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社會萬象 > 地方采風> 「一社區一蓮花」走進兆如安養中心 講述信仰面對生死的力量

地方采風

字級

「一社區一蓮花」走進兆如安養中心 講述信仰面對生死的力量

【人間社 王麒瑋 台北報導】 2025-07-23
佛光山大慈佛社與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文山第四分會,7月17日在台北市兆如老人安養護中心舉辦「一社區一蓮花」講座,深入探討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對信仰與生死觀的詮釋,邀請國際佛光會檀講師梁招娥主持,人間佛教宣講員石娟娟、鍾佩伶、胡麗慧擔任與談人,超過40位長者參與。

「這種心情對我來說就是一場生命教育」石娟娟分享,她唯一的女兒不到30歲得了癌症,住在醫院癌症病房,那段不到一年的經歷讓她看到,原來自己平常上下班腳步匆忙,沒有近距離看到生病的病苦,看到身體敗壞的那一種無力感,因近距離接近死亡,孩子引領她走過這一場生命教育。

石娟娟提到,在那段時間進出醫院,看到原來生病不分年齡,很多小嬰兒生下來,還有很多可愛的小朋友,他們必須躺在床上,身上擦滿各種治療維生的機器。當推著女兒在電梯裡,要去接受治療,也看到別的家長或護理人員推著這些小的生命,就在生死邊緣掙扎,她很難過。

她有感而發說,「如果每一天,能夠還有一個環境,可以去跟別人一起共享生活每一天,真的覺得特別、分外的珍惜。 走過這段歷程,看到自己最親的家人,最愛的孩子,漸漸就要放手,才知道原來我有信仰多重要,因為我會想起信仰裡面,總有一天我也會要去跟他見面。」

鍾佩伶引述《迷悟之間‧往生》《人間萬事‧信仰的類別》「往生」一詞,不只是佛教徒百年之後,發願投生到佛國淨土,叫做「往生」。世間上,凡是流動的生命,從此處遷徙到他處,都應該叫做「往生」。例如小的樹木移植後,才更容易成長;秧苗經過插種,才能長大結實。

胡麗慧分享《人間萬事‧面對死亡》文章提到,人死亡是所掛念的事,有掛念子孫、不捨事業、抱憾後悔、死後去處,人到臨終的時候,最懷念的人,最掛念的人,都由不得自己處理。面臨死亡,應該面對現實,接受死亡考驗,並為來生結個好緣,才是最重要。

「信仰不是逃避現實的藉口,他是面對人生的力量」梁招娥提到,有信仰後,內心會產生無量的光,光會指引前面有一條光明的道路,讓人有方向繼續往前走,不放棄任何困難,不會害怕,在面對生死的問題,能夠處之泰然。
12345678910第1 / 360頁
追蹤我們